保护区基本情况
位置与范围
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为东经99°55′~100°18′,北纬25°34′~26°00′。
保护区由苍山和洱海两大片组成,地跨2县1市,苍山西坡为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东坡和南端为大理市,苍山北端为洱源县,洱海湖面属于大理市,保护区总面积79700hm2。
苍山片区范围:苍山片区属横断山系云岭山脉东支南端,东邻云贵高原,山体走势呈南北方向,横列于洱海与漾濞江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99°55′~100°12′,北纬25°34′~26°00′。苍山东坡海拔2200.00m以上,南至西洱河北岸海拔2000.00m以上;西坡海拔2000.00m(由西洱河北岸合江口平坡村至金牛村)和2400m(由光明村至三厂局)以上;北至云弄峰余脉2400.00m以上,溪箐延伸至箐口边界海拔线投影到谷底以上的区域。苍山片区面积为5460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5%。
洱海片区范围:洱海片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100°18′,北纬25°36′~25°58′,东起海东下河湾沿环海路至红山湾;北由红山湾沿环海路至罗时江河口;西起罗时江河口沿湖岸线(1966.00m,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至灯笼河口;南由灯笼河口沿湖岸线(1966.00m,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至下河湾。包括整个洱海湖面及滩涂(不含洱海内的岛屿),洱海片区面积约25100hm²,占总面积的31.5%。
历史沿革
19世纪后期以来,大理苍山就已有人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民族学、古人类学等。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旅游地学研究者已对区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以及植物学、考古学、民族学等领域进行了零星研究。1932年德国学者克瑞勒(Credner.w)对苍山进行考察;1937年奥地利学者威斯曼(H.V.Wissmann)在苍山考察后,首次将苍山冰川地貌为代表的冰川活动时期,定名为大理冰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此表示认同,并将其与中国东部和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冰期进行对比,确定其为中国第四纪末次冰期代表。1945年孙云铸对海东向阳附近的奥陶系地层进行研究;1947年奥地利藉美国学者约瑟夫·洛克也曾到过该区采集植物标本等活动;1948年杨起对海东挖色附近的志留系地层古生物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二十世纪50年至80年代,国内外学者系统地调查研究了本区域的地质、地貌、气象、河流水系、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植物、动物、植被和森林资源,土壤和土地资源,古人类学、社会学、民族文化等,研究范围几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地学研究中代表性成果有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各种矿产调查评价报告、地球物理研究报告、风景名胜资源研究报告、“三江地质志”、“云南地层总结”以及各种专题报告等。这些研究项目的开展以及成果的取得,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基于苍山、洱海的重要价值,在前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1981年11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理苍山洱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由大理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负责。
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并公布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被列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84年,大理州成立“洱海管理处”,1985年,“洱海管理处”升格为“洱海管理局”。
1988年12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草案)》。
1994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1994)26号文件批准,云南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编制《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995年5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大理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下属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人,管理处下设三个管理所:苍山东坡管理所、苍山西坡管理所、洱海管理所。
1998年7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修订)》批准并公布,同年10月1日起实施。
2002年1月,大理州成立大理州环境保护局,将“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设为其下属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人;
2002年5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管理条例》,同年10月颁布实施。
2002年9月,大理州人民政府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局”,为州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直属的县级事业局;
2002年12月,漾濞县成立“漾濞县苍山保护管理分局”;
2003年8月,大理市成立“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
2003年8月,对《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6—2010年)》进行修编,1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执行。
2004年1月,经修正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获得批准,同年6月1日起实施。
2004年2月,洱源县成立“洱源县苍山保护管理分局”。
2004年,大理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将局机关与所属事业单位全部划归大理市管理,改为“大理市洱海管理局”。
2005年,大理州机构改革,“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人员编制调整为5人;
2008年12月,“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参照公务员管理,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编制5人。
2009年2月,经修订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管理条例》获得批准,同年6月1日起实施。
至此,大理苍山洱海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为一体的、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
苍山、洱海地处我国最强大的一条径向构造带,即康藏歹字形构造褶皱带的东部边沿上,这是一条地壳西升东降的巨型深大断裂,洱海断裂是滇中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本区的分界,地层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错断陷落,隆起地块形成苍山断块山地,陷落地块成为断陷盆地并积水成为洱海,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主构造线为北西向,南北长,东西窄。
苍山南起下关,北止洱源县邓川镇,呈南北走向,延绵48km,东西宽约18km。苍山山脉连脊屏列自北而南由云弄峰、沧浪峰、五台峰、莲花峰、白云峰、鹤云峰、三阳峰、兰峰、雪人峰、应乐峰、小岑峰、中和峰、龙泉峰、玉局峰、马龙峰、圣应峰、佛顶峰、马耳峰、斜阳峰等19座山峰组成,海拔3074~4122m,最高峰马龙峰海拔高达4122m,与西坡河谷相对高差约2500m,与东坡洱海相对高差约2100m。
苍山山脉在第四纪形成山岳冰川,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冰川地貌的冰斗、冰蚀槽谷、刃脊、角峰等。苍山地层属前寒武系苍山群,岩石组成主要为麻岩、板岩、花岗岩及大理岩。
洱海位于苍山东麓,是滇西高原最大的断陷湖泊,洱海流域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呈NNW-SSE方向狭长状展开,在海舌湾、才村附近形成两个狭口,总体呈“耳”型,海拔1966m时,湖面面积为251km²,总容量为27.94亿立方米,湖长42.5km,平均宽度为6.3km,东西最大宽处约8.4km,最大水深21.5m,平均水深10.60m。根据2004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目前最低运行水位为海拔1964.30m,最高蓄水位海拔1966.00m。
洱海水下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受新构造运动强烈差异性活动影响。洱海盆地是一个“耳状”盆地,最深处在中部的挖色湖心,根据洱海水下地形可以将洱海划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康廊——海舌以北),中部(挖色湖心为中心,龙龛——海舌),南部(龙龛以南)。北部有沙坪湾和红山湾两个大的湖湾,以及弥苴河冲击扇;中部湖心最深处可达20m左右,周围由于环流作用逐步升高至8m左右,西岸为苍山十八溪冲击扇,东岸为山体切入陡岸带;南部湖心为台地形成湖心平台,水深6~8m,东西两岸处为深水沟槽,水深达15m。洱海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粉砂和粉砂质为主,近岸浅水过度区主要以粉砂和粉砂质泥为主,湖心区主要以泥(包括粘土矿物)为主,其营养状态为富营养初期阶段。
气候
大理地区属受印度洋影响的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带,全年有干湿季之别而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15.5℃,全年平均最高气温22.2℃,最低气温10.2℃。
苍山地处低纬高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苍山东坡气候属亚热带类型,苍山西坡属中亚热带类型。西坡漾濞年均温度、相对湿度和地温均高于东坡的下关、大理、洱源,这是因为苍山南北绵亘像一幅巨大的屏风,阻挡西南季风而造成的。苍山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苍山西坡从漾江河谷至苍山顶可划分为6种气候类型,即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高原亚寒带;苍山东坡从洱海西部苍山之麓至苍山之巅则可划分为5种气候类型,即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高原亚寒带。苍山垂直气候分类及气温变化情况,详见表2-1。
表2-1 苍山垂直气候分类及气温变化情况
气候类型 |
海拔/(m) |
年均温(℃) |
最热月均气温(℃) |
最冷月均气温(℃) |
年均0℃以上积温(℃) |
---|---|---|---|---|---|
中亚热带 |
1700以下(西坡) |
16~18 |
21~24 |
8~10 |
>6000 |
北亚热带 |
1700~2000 |
14~16 |
19~22 |
7~9 |
约5300~6000 |
暖温带 |
2000~2400 |
12~14 |
17~20 |
5~7 |
约4300~5300 |
中温带 |
2400~3000 |
8~12 |
13~17 |
2~5 |
约3500~4300 |
寒温带 |
3000~3800 |
3~8 |
9~13 |
-3~2 |
约1000~3500 |
高原亚寒带 |
3800以上 |
<3 |
<9 |
<-3 |
<1000 |
苍山受低纬度季风气候影响,年降雨量时间分布呈现出夏秋多雨多云雾,冬春少雨多冰雪,干雨季分明的特点。雨季(5~10月)受西南暖湿气流的控制,这支气流十分潮湿,水汽含量充沛,所以在雨季造成大量降水,该时期平多年均降雨量1528.6mm,占全年降雨量的83%。干季(11月至次年4月)控制大理地区的主要气流为西方干暖气团,这该气团控制下,苍山地段天气晴朗、云少、降水少、日照充足、风大,该时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17.8mm,占全年降雨量的17%。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边多,北边少,在一定的条件河范围内,降水有随高度增加而增大的特点。苍山山脚到山顶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1800mm,海拔4000米高度的降水可达2500mm。
洱海气候,属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特点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洱海区域气候特征为:四季温和,温度年较差小,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干湿季分明,雨量季节分配不均。
洱海流域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洱海流域呈降雨量减少、蒸发量降低的趋势,年平均降雨量为950.44mm。洱海流域不同年份干湿季明显,一般8~10年为一个周期,一年内洱海区域降雨量各月份间差异较大,干湿季明显,11月至5月为干季,6月至10月为雨季,12月份平均降雨量最少10.91mm,8月份降雨量最大218.38 mm,相差20倍左右。
土壤
土壤在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下,苍山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从东西坡之麓至峰顶,依次分布有黄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暗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6种土壤类型。苍山土类及其分布,详见表2-2。
表2-2 苍山土壤类型一览表
土类 |
亚类 |
海拔/(m) |
气候 |
代表性植被类型 |
|||||||||||
东坡 |
西坡 |
东坡 |
西坡 |
||||||||||||
红壤 |
黄红壤 |
2500以下 |
2400以下 |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 |
云南松中幼林灌草丛、冲刷沟草地 |
云南松林及亚热带沟谷阔叶林人工植被及灌草丛 |
|||||||||
黄棕壤 |
黄棕壤 |
2500~2900 |
2400~2650 |
中温带 |
人工华山松林间灌草丛 |
云南松、栎、樟类林 |
|||||||||
棕壤 |
棕壤 |
2900~3200 |
2650~3200 |
中温带、寒温带 |
云南铁杉栎类萌生疏林 |
云南铁杉栎类萌生疏林 |
|||||||||
暗棕壤 |
暗棕壤 |
3200~3600 |
3200~3500 |
寒温带 |
散生冷杉的箭竹、杜鹃高山栎疏林 |
箭竹、杜鹃、高山栎疏林 |
|||||||||
暗棕壤 |
灰化暗棕壤 |
3600~3900 |
3500~3700 |
寒温带、高原亚寒带 |
苍山冷杉、杜鹃林 |
亚高山杜鹃矮曲林 |
|||||||||
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
|
3900以上 |
3700以上 |
寒温带、高原亚寒带 |
亚高山草地、灌草丛 |
亚高山草地、灌草丛 |
水文
苍山区域内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苍山十八溪位于洱海西岸的苍山,各溪流上游坡降陡急,河床下切厉害,造成沟壑夹谷、峰涧相同的苍山自然景观,进入下游平坝坡度变缓,然后汇入洱海。南起下关,北至喜洲,延绵48km,与洱海平行并列。由北向南溪流的顺序为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桃溪、梅溪、中溪、绿玉溪、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溪。苍山十八溪是洱海主要的水源之一,流经大理坝子,灌溉着洱海西岸肥沃的土地,最后注入洱海,流域总面积336.9km²,平均年地表径流总量2.339亿m³,其水质对洱海水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西坡有23条河流,总枯水流量为4.923m³/s,均流入黑惠江。北部有水厂河,流入凤羽河后经弥苴河注入洱海。
苍山区域河流均属于山地型源头河,具有河流短小,河谷深切,河床狭窄,高差大,水流湍急,下切侵蚀力强,洪枯水季节流量变化大的特点。此外,苍山南北向大理岩夹层中,岩溶发育,在东西向横切部位,有大股泉水涌出。在岩层接触带或断裂带裸露部位,冲积层中也有大小不同的泉水出露。
洱海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在洱海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湖泊水位在不断变化,主要经历了四个较大的阶段:早全新季,由于苍山上升,西洱海下切,水位由海拔2160m下降到2020m;中全新季,由于块状上升,一些小湖泊干涸,水位降至2000m左右;1967年至1982年,由于建设西洱河水电站,水位由1966.24m(1966年)降至1962.94m(1982年);90年代以来,加强了洱海的保护力度,特别是2004年以后,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主,实行高水位、低变幅,加强自然流动的科学水资源调度方式,洱海水位变化相对较小。
自然灾害
保护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洪灾、低温雪冻、大风雷暴和冬春干旱,这些灾害出现频繁,相互交替时有发生。
一般暴雨洪灾多发生在夏秋季,每当汛期苍山出现连续大雨或暴雨、大暴雨天气,苍山十八溪水猛涨形成洪灾,对下游造成危害,严重时还会发生苍山泥石流,危及下游安全。低温雪冻主要发生在冬春季,每当这个季节有强寒潮出现,苍山普降大雪,造成电线建筑物积冰覆冰,低温雪害对身居苍山上的人畜和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危害。苍山上多阵性大风,并且因山高而多雷暴,大风和雷击对有关设施和人员安全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危害。另外,冬春季由于降雨量偏少,气候干燥,苍山植被枯枝落叶易燃物多,这一时期干旱使苍山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植物
据相关资料统计(李恒,1989;王圣瑞等,2011;尹志坚,2012;猫玉白,2013),到目前为止,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15科,972属,311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44科,102属,345种,裸子植物5科,8属,14种,被子植物166科,862属,2760种(如表2-3)。苍山片有维管束植物208科,954属,3086种;洱海片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3科,38属,52种。
表2-3 苍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统计
植物类群 |
科数 |
属数 |
种数(包括种下等级) |
|||||
蕨类植物 |
44 |
102 |
345 |
|||||
种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5 |
8 |
14 |
||||
被子植物 |
166 |
862 |
2760 |
|||||
小计 |
171 |
870 |
2774 |
|||||
维管束植物合计 |
215 |
972 |
3119 |
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镶嵌交错。本区种子植物171科,可划分为8个类型和10个变型;870属可划分为15个类型和18个变型;2774种可划分为15个类型、25个亚型、11个变型及4个小型。根据种一级的统计分析结果,本区种子植物2774种中,计有热带性质的种604种(不计世界广布种,下同),占全部种数的21.8%;计有温带性质的种2146种,占全部种数的77.9%,显示该地植物区系的温带地带性质。
本区有6个在系统上较为隔离的东亚特有科,有17个中国特有属,中国特有分布种有1117种,其中云南特有种234种,大理苍山狭域特有种51种。
本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被列入CITES附录II的保护植物有104种;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20种,其中2级保护6种,3级保护14种。
植被
(1)东坡植被情况
2500米以下:为云南松林及灌丛草坡。多为阳性耐瘠薄种类,如: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小雀花Campylotropis polyantha、圆锥山蚂蝗Desmodium elegans、象鼻藤Dalbergia mimosoides、小铁仔Myrsine africana、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等。局部地段有成片的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灌丛。
2500-2900米:以华山松林为主。局部地段因山势陡峭、在悬崖绝壁上还能发现以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为建群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2900-3400米:为针阔混交林。据悉,以前这一地段为大面积的云南铁杉林。但现在为云南铁杉Tsuga dumosa,多变石栎Lithocarpus variolosus及多种杜鹃Rhododendron spp.组成的混交林。再往高海拔过渡为苍山冷杉Abies delavayi—箭竹Fargesia spp.—杜鹃林。
3400-3800米:为冷杉杜鹃林。灌木层主要有细枝茶藨子Ribes tenue、密序溲疏Deutzia compacta、多种杜鹃、黑穗箭竹F. melanostachys等;草本层主要有苍山乌头Aconitum contortum、云南银莲花Anemone demissa var. yunnanensis、多种报春Primula spp.、丽江合耳菊Synotis lucorum、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须花无心菜Arenaria pogonantha、鳞片柳叶菜Epilobium sikkimense、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大钟花Megacodon stylophorus等等。
3800米至山顶:杜鹃灌丛及草甸。灌丛主要有大理杜鹃灌丛Form. R. taliense、密枝杜鹃灌丛Form. R. fastigiatum、山顶有兜尖卷叶杜鹃灌丛Form. R. roxieanum var. cucullatum。草甸以狭叶委陵菜Potentilla stenophylla、银叶委陵菜P. leuconota、钩状嵩草Kobresia uncinioides、禾叶嵩草K. graminifolia、大理蓼Polygonum subscaposum等为主。
(2)西坡植被情况
1800米以下土地多半已开垦,植被为次生灌丛。常见种类多为阳性耐贫瘠的灌丛,如象鼻藤Dalbergia mimosoides、滇黔黄檀D. yunnanensis、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革叶算盘子Glochidion daltonii、珍珠花等。值得注意的是:漾濞鹿角藤Chonemorpha griffithii、海南香花藤Aganosma schlechteriana、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风筝果Hiptage benghalensis、黄药大头茶Polyspora chrysandra、假玉桂Celtis timorensis等热带成分及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标志树种在漾濞江沿岸的零星出现,说明了该处的原生植被为隐域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
2500米以下:云南松林。云南松林在此地段广为分布。乔木常伴生有尼泊尔桤木、黄毛青冈Cyclobalanopsis delavayi等。局部沟谷地段,有元江栲及萌生栎类。灌木有马缨花杜鹃R. delavayi、青刺尖Prinsepia utilis、火把花Colquhounia coccinea var. mollis等。显然这里原来是常绿阔叶林带,虽遭破坏,目前仍保持了由云南松林向常绿阔叶林演变的过渡带——松栎混交林的残林。
在美翕村雪山河及金盏村金盏河沟谷局部地段,我们还发现了零星分布的象头蕉Ensete wilsonii林。这是季风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的次生类型。由此可见,这里的原生植被也应为季风常绿阔叶林。
2500-2900米:常绿阔叶林。但在不少地段已为云南松林所取代,有的保持了针阔混交林相。以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的一些种类组成上层。有更里山胡椒Lindera kariensis、滇藏钓樟Lindera obtusiloba var. heterophylla、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多变石栎、元江栲、银木荷Schima argentea等。灌木层主要为多种杜鹃。
2900-3300米:云南铁杉阔叶混交林。林内除云南铁杉外混生有槭树Acer spp.、樱Cerasus spp.、稠李Padus spp.、杜鹃等。灌木层主要有忍冬Lonicera spp.、小檗Berberis spp.、冬青Ilex spp.、清香桂Sarcococca spp.等。
3300-3700米:针叶杜鹃箭竹矮林。针叶树种以高山柏Juniperus squamata为主,散生少数苍山冷杉,几种杜鹃占优势,灌木层片主要是箭竹。
3700米至山顶:杜鹃灌丛及草甸。与东坡环境相当,破坏较小,群落组成差不多。
(3)洱海植被情况
据李恒,尚榆民的调查,洱海植被有3个植被亚型,12个群落(如表)。各群落类型此处不细述。
表2-4 洱海植被分类系统
植被型 |
植被亚型 |
群落 |
|||
---|---|---|---|---|---|
I.水生植被 |
(I).挺水植物群落 |
1. 茭草群落Comm. Zizania latifolia |
|||
(II).浮叶植物群落 |
2. 细果野菱、穗状狐尾藻群落Comm. Trapa incise + Myriophyllum spicatum |
||||
(III).沉水植物群落 |
3. 菹草群落Comm. Potamogeton crispus |
||||
4. 竹叶眼子菜群落Comm. Potamogeton wrightii |
|||||
5. 光叶眼子菜群落Comm. Potamogeton lucens |
|||||
6. 穿叶眼子菜群落Comm. Potamogeton perfoliatus |
|||||
7. 海菜花群落Comm. Ottelia acuminata |
|||||
8. 穗状狐尾藻群落Comm. Myriophyllum spicatum |
|||||
9. 微齿眼子菜群落Comm. Potamogeton maackianus |
|||||
10. 黑藻群落Comm. Hydrilla verticillata |
|||||
11. 金鱼藻群落Comm. Ceratophyllum demersum |
|||||
12. 苦草群落Comm. Vallisneria natans |
(4)植被分布规律
1). 苍山东坡2900m以下的原生植被,由于上世纪中期建材、薪炭类木材的大量砍伐以及石矿资源的过度开采,遭到严重破坏,具体表现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被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所替代;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大部分遭到破坏,虽还保留有部分石栎属Lithocarpus喜湿种类为上层优势种,但大部分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被暖温性针叶林——华山松林所替代。西坡2900m以下,还发育着较好的常绿阔叶林,并且基带还有残存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东坡同等海拔段植被差异较大。
2). 东坡2900~3400m的优势植被为云南铁杉—多变石栎—杜鹃灌丛往上为苍山冷杉一箭竹林。这里的原生植被为云杉林。云杉由于分布海拔略低于冷杉且木质较好,云杉林在大规模采伐时期后大量消失,并随之被在采伐阶段受影响较小的苍山冷杉一杜鹃林以及亚高山草甸所替代。它们的过渡地带往往为苍山冷杉一箭竹林。虽然和该地的原生植被相去甚远,但基本还保存了原生植被的主要物种——云南铁杉、多变石栎、苍山冷杉及箭竹。西坡2900m以上也零星出现有铁杉,但与其共生的上层树种组成与东坡不同,主要以槭属、蔷薇科等落叶树种及木兰科植物为主。
3). 东坡3300m以上的亚高山带和高山带人为破坏相对较少,原生植被或顶极群落的特性表现较为明显,由长期自然演变形成的植被特性保留较多。另外,由于中、低海拔的优势植被类型均发生了明显改变,高海拔分布的植被也随之受到影响,垂直带谱内的优势植被类型产生了部分差异。3100~3800m的原生地带性植被——云、冷杉林现以3400m为界,被细化为2个垂直带谱。而此地段的西坡,常年风大,大气中相对湿度低于东坡,冷杉仅偶尔可寻,唯沟谷局部阴湿环境的陡峻岩坡有稀疏长成的乔木。
据苍山的地理位置及其植被特点,在云南省植被区划分中,可将大理苍山植被划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II)——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IIA)——滇西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IIAii-2)——云岭、澜沧江高、中峡谷云南松林、元江栲林、冷杉林亚区[(IIAii-2a)]。
图2-1 大理苍山植被、土壤分布垂直带示意图
动物资源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中高原西部与横断山脉南端交汇地带。保护区范围由苍山、洱海两大部分组成,苍山森林茂密、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而洱海为国家重要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1996年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根据已有调查资料编制了《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名录》,首次较为详尽地整理出保护区的兽类名录;其后,龚正达等(1997)年又对保护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小型兽类生态区系调查,并发表了《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2013年11月~12月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对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的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工作。根据本次调查以及对以往调查资料的汇总,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共记录脊椎动物407种,隶属4纲36目89科,包括兽类10目31科86种,鸟类18目42科263种,两栖、爬行类4目9科28种,鱼类4目7科30种。
(1)鱼类资源
洱海共记录鱼类30种,隶属于4 目7科19属,包括17种土著鱼类和13种外来鱼类,其中油吻孔鲃Poropuntius exiguous、颌突吻孔鲃Poropuntius cogginii、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taliensis、洱海鲤Cyprinus barbatus、大理鲤Cyprinus daliensis、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大眼鲤Cyprinus megalophthalmus和洱海副鳅Paracobitis erhaiensis等8种为洱海特有鱼类;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为洱海、剑湖等滇西湖群特有种;杞麓鲤Cyprinus carpio chilia为云贵高原湖泊特有种。可以说洱海是云南以至中国鲤属鱼类的主要特化区域之一,在鱼类的进化研究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2)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保护区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4目9科28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仅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 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双团棘胸蛙Rana yunnanensis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被界定为濒危物种)。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中,红瘰疣螈和大蹼铃蟾微蹼亚种 Bombina maxima microdeladigitora 为云南省特有种;而滇蛙Rana pleuraden和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属云贵高原特有种;无指盘臭蛙Rana grahami和杜氏泛树蛙Rhacophorus dugritei为中国特有种。
(3)鸟类资源
根据云南鸟类志、云南湿地、苍山志和大理苍山东坡鸟类初步调查等文献资料记载及此次实地考察,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8目42科263种。鸟类组成以雀形目PASSERIFORMES为主,共记录158种,占保护区鸟类的60.08%,其中又以鹟科Muscicapidae鸟类种数最多,共92种,占保护区鸟类的34.98%。
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 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雀鹰Accipiter nisus、普通鵟Buteo buteo、高山鹰鵰Spizaetus nipalensis、白尾鹞Circus cyane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游隼Falco peregrin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棕背田鸡Porzana bicolor、楔尾绿鸠Treron sphenura、厚嘴绿鸠Treron curvirostra、大紫胸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灰头鹦鹉Psittacula himalayana、小鸦鹃 Centropus toulou、草鸮Tyto capensis、鵰鸮Bubo bubo、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等2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斑头雁Anser indicus、灰雁Anser anser、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等170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保护鸟类共计192种。此外,血雉、白腹锦鸡、大紫胸鹦鹉、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棕头雀鹛Alcippe ruficapilla、白领凤鹛Yuhina diademata和滇鳾Sitta yunnanensis为中国特有种。
(4)兽类资源
根据《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名录》、《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以及本次调查,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哺乳动物10目31科64属86种。这其中,豹Panthera pard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熊猴Macaca assamensi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4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另有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丛林猫Felis chaus、猕猴Macaca mulatta、黑熊Ursus thibetanus、水鹿Rusa un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 12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尤其珍稀濒危野生兽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但除中华鬣羚、川西斑羚和黄喉貂等少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较高外,其它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相对较低。
社会经济情况
行政区域
苍山洱海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跨1市2县,涉及社区较多,见表2-5。苍山东坡为大理市、西坡为漾濞县、北端为洱源县,洱海湖面属于大理市。保护区所处区域开发较早,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基本处于完全开放(洱海)和半开放(苍山)状态,与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并受到其干扰和影响。
表2-5 保护区涉及社区
市、县 |
涉及乡镇 |
涉及村委会 |
|||||||||||
数量 |
乡镇 |
数量(个) |
村委会 |
||||||||||
大理市 |
12 |
下关镇 |
12 |
温泉村、福星村、龙泉村、大关邑村、荷花村、洱滨村、太和村、刘官厂村、大庄村、金星村、玉龙村、文献村 |
|||||||||
大理镇 |
6 |
上末村、阳和村、南门村、东门村、西门村、三文笔村 |
|||||||||||
银桥镇 |
8 |
五里桥村、马久邑村、双阳村、阳波村、银桥村、新邑村、鹤阳村、磻溪村 |
|||||||||||
湾桥镇 |
5 |
甸中村、云峰村、湾桥村、上阳溪村、中庄村 |
|||||||||||
喜洲镇 |
8 |
庆洞村、寺里村、文阁村、永兴村、仁里邑村、周城村、桃园村、上关村 |
|||||||||||
上关镇 |
7 |
沙坪村、漏邑村、马厂村、青素村、大营村、大排村、海潮村 |
|||||||||||
双廊镇 |
4 |
双廊村、大建旁村、长育村、青山村 |
|||||||||||
挖色镇 |
5 |
光邑村、康廊村、大成村、挖色村、海印村 |
|||||||||||
海东镇 |
6 |
文笔村、向阳村、文武村、南村村、名庄村、上和村 |
|||||||||||
凤仪镇 |
2 |
石龙村、华营村 |
|||||||||||
开发区 |
2 |
满江村、天井村 |
|||||||||||
太邑乡 |
3 |
太邑村、桃树村、者摩村 |
|||||||||||
漾濞县 |
3 |
漾江镇 |
6 |
安南村、金盏村、脉地村、上邑村、紫阳村、桑不老村 |
|||||||||
苍山西镇 |
6 |
马厂村、下街村、光明村、石钟村、 金牛村、美翕村 |
|||||||||||
平坡镇 |
2 |
平坡村、向阳村 |
|||||||||||
洱源县 |
4 |
邓川镇 |
3 |
旧州村、新州村、中和村、 |
|||||||||
右所镇 |
4 |
腊坪村、起胜村、温水村、团结村、 |
|||||||||||
凤羽镇 |
4 |
上寺村、白米村、源胜村、凤翔村、 |
|||||||||||
炼铁乡 |
2 |
田心村、长邑村 |
|||||||||||
合计 |
19 |
|
95 |
|
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保护区涉及1市2县,19个乡镇95个村委会。据2013年的统计资料,3个市、县的总人口数为105.92万人,其中:大理市常住人口为66.16 万人,漾濞县为10.42万人,洱源县为29.34万人。
根据调查统计,苍山洱海保护区内的人口分布状况如下: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无人居住,仅实验区内有居住人口1731人,主要分布在苍山东坡、西坡和洱海的金梭岛村常住人口。具体为分布于保护区东坡的花甸坝农场人口,其在册人口206人(全部为非农户口,正式职工25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口有85人;分布于保护区西坡的居住农户有381户共1525人。此外,洱海水域内受外来人口影响大,主要是游客、渔民及周边社区的常住人口,属于全开放式,如2013年大理市接待游客总量为819.87万人次 ,洱源县共接待旅游者110万人次,漾濞县共接待游客52.32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游客进入保护区旅游观光。
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主要为汉族、白族、彝族。
地方经济情况
苍山洱海保护区所在地域行政隶属大理市、漾濞县、洱源县。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商贸中心,主要以工业、烟草、建筑材料、旅游和生物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根据《2013年大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财政总收入完成3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60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4.06万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3.66亿元,增长12.2%。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50:43 ,人均生产总值435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58元。当前,大理市经济产业结构逐渐过渡到以工业、旅游业为主,如何正确处理环境约束与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生存和延续的影响至关重要。
漾濞是滇西的绿色宝地,是滇中通往滇西的交通咽喉。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核桃龙头大县”,小水电开发居大理州之首,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漾濞县实现生产总值17.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12亿元、第二产业8.21亿元、第三产业3.73亿元,比例为1.4:2.2:1,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72元。自然保护区的苍山西坡部分主要位于漾濞县,县域范围内生态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秀如春,无山不绿,无林不秀,森林覆盖率达78.80%,被誉为“绿色宝地”和“横断山脉南麓的明珠”。
洱海北端为洱源县,洱源为洱海之源。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约60%来源于洱源,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洱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洱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高原水乡”、“唢呐之乡”,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古朴神奇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99亿元元,比上年增长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46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5.5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的结构为35.2:35.4:29.4。全县人均GDP达到16162元,增长16.0%,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8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5969元,增长18.1%。为更好的保护洱海,政府已将洱源县列为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和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县,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项目的实施,洱源县生态环境将得到逐步改善,洱海也将有更多的“清水”注入。
交通、通讯
(1)保护区外部交通状况
大理市地处云南省滇西要冲,曾经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在云南省处于承东启西、连北接南的位置,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滇西枢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214国道和320国道贯穿境内,乡县公路纵横交错;大理民用飞机场为国家Ⅱ级机构,可供波音737-300型和RK-42型等大中型客机起降;广大(广通——大理)铁路、大丽(大理——丽江)铁路、大瑞(大理——瑞丽)铁路(在建);楚大(楚雄——大理)高速公路、大丽(大理——丽江)公路、大丽(大理——丽江)高速路(在建)等交通网络,使大理市与外界的交流更为方便、快捷。
漾濞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这里地处博南古道的要冲,在古代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滇缅公路横贯县境,同时,大保(大理~保山)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穿境而过。现在已建立了公路交通网络,与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云龙县、永平县、保山昌宁县连接的公路四通八达。漾濞县城距大理州府仅29km,与大理火车站相距仅30km,与大理飞机场仅相距35km。全县国道(320线)24.5km,省道227.279km,县道415.915km,乡道456.607km,村道63.704km,全县所有的村民委员会均已通公路,并实现了县乡公路均为弹石路面。
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国道214线、省道平甸公路纵贯县境。县城驻茈碧湖镇,海拔2060m,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389km,距州府下关公路里程69km,可借助于大理火车站,大理飞机场交通运输。洱源处丽江、大理、迪庆三大风景区的枢纽地带,具有难得的区位优势。
(2)保护区内部交通状况
苍山洱海保护区由于政府扶持力度大,旅游开发较早,区内的交通较发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道路、索道或游行步道、环洱海公路。
保护区内车辆可通行的道路:从G214国道出发,建立起了与外界连接紧密的交通网络。主要有:G214国道至感通寺的Z013道路(约3km)、G214国道至苍山山腰,主要作为苍山电视转播台运输物资通道(约20km)、G214国道至采石场的023乡道(约13km);同时还有原喜花公路21.8km(大部分无法使用),车辆可通行到金盏河电站的前池,从大漾路至石门关口的弹石道路(约4km)。
保护区内的索道或人行步道:保护区内有感通索道、苍山索道(三月街)、苍山大索道、上关花天龙洞索道等4条旅游索道,是生态旅游、森林防火等的快速通道。此外,保护区内已发展了众多的游行步道,主要有:从七里桥——清碧溪游步道——玉带路——中和寺——三月街,贯穿了感通索道、苍山索道、苍山大索道,构成苍山中心游览环线的游行步道;从苍山电视台——黄龙潭——无为寺,作为苍山高山生态旅游环线的游行步道;从大理古城——苍山电视台——西坡玉皇阁——石门关的科考步道。
环洱海公路:环洱海公路是一个集道路、洱海保护、景观、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道路,可分为东环海公路和西环海公路。其中,东环海公路长61.76km,路基宽度为12m,贯穿下和、海东罗荃寺、双廊红山庙、上关镇东沙坪村段,接大丽二级公路;西环海村村通公路里程为46.8km,路面宽度为7.5~8m,起点为喜洲镇桃源码头,经过喜洲、湾桥、银桥、大理、下关5镇20个村48个自然村,终点为下关兴盛大桥西岸。
(3)通讯
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均在电讯信号覆盖范围内。随着各市、县通讯事业的进步,保护区拟调整区域及其周边社区的通讯状况亦得到了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居民信息不通、交通闭塞的状况,在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所有的村委会均已通电、通邮,绝大多数的农户都安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因移动电话使用方便,居民使用较多。
社区发展
保护区涉及1市2县,19个乡镇95个村委会。除少量村委会因方便到附近就学而没有设置学校,其他村委会至少已建立一所学校,可满足社区居民实现义务教育。但部分初中、高中需要到乡镇、县城就学,学生上学距离较远,容易辍学。调整区域内现有的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所占比例较少,约18%左右;小学毕业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约60%左右;文盲或半文盲人数较多,约占总人口数的22%左右。周边社区居民的人口素质偏低,主要的原因有:对教育意识淡薄;周边社区已建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提高教学水平;村民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距离远,容易辍学;少量村民生活困难不能承担相应费用。
苍山洱海保护区内的社区主要分布于苍山东坡。社区居民可以购买常用药品,治疗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医疗设备比较简陋,部分突发性疾病很难得到及时治疗。因此需加强周边社区医疗设施建设,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和保护区应引导社区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逐步健全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贫困群体社会救助体系。
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与资源权属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9700hm2,其中:国有土地面积52632.3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6.04%;集体土地面积27067.61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96%。
(1)苍山片区
苍山片区总面积54600hm2,其中国有土地面积为27532.39hm2,集体土地面积27067.61hm2,分别占苍山片区总面积的50.42%和49.58%。
(2)洱海片区
洱海片区为水域,总面积25100hm2,所有权为国有。
土地利用现状
保护区总面积79700hm2,各地类面积和所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有林地面积29171.28hm2,占总面积的36.6%;疏林地面积363.27hm2,占总面积的0.46%;灌木林地面积20178.82hm2,占总面积的25.3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93.78hm2,占总面积的0.24%;无立木林地898.76公顷,占总面积的1.13%;宜林地面积2808.17公顷,占总面积的3.52%;耕地面积263.72hm2,占总面积的0.33%;牧地面积641.89hm2,占总面积的0.81%;建设用地面积31.02hm2,占总面积的0.04%;其他非林地面积48.13hm2,占总面积的0.06%;水域面积25101.17hm2,占总面积的31.49%。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表5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表。
土地利用结构
1、保护区林地结构
保护区林地总面积53614.0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7.27%。在林地中,各地类面积和所占林地总面积的比列分别为:有林地面积29171.28hm2,占保护区林地总面积的54.41%;疏林地面积363.27hm2,占保护区林地总面积的0.68%;灌木林地面积20178.82hm2,占保护区林地总面积的37.64%;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93.78hm2,占保护区林地总面积的0.36%;无立木林地898.76公顷,占保护区林地总面积的1.68%;宜林地面积2808.17hm2,占保护区林地总面积的5.24%。
2、保护区非林地结构
保护区非林地总面积为26085.9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73%。在非林地中,各地类面积和所占非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耕地面积263.72hm2,占保护区非林地总面积的1.01%;牧地面积641.89hm2,占保护区非林地总面积的2.46%;建设用地面积31.02公顷,占保护区非林地总面积的0.12%;其他非林地面积48.13hm2,占保护区非林地总面积的0.18%;水域面积25101.17hm2,占保护区非林地总面积的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