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
白族音乐历史悠久,类型丰富,风格独特。生活在壮丽的苍山麓和浩渺的洱海之滨的白族祖先,在很早时期就创造了自己灿烂的音乐文化。白族民间音乐活动之频繁,规模之大,都是令人瞩目的,例如每年在大理举行的“白族绕三灵”,游行时,吟唱高亢的《白族调》、诙谐幽默的《花柳曲》、欢快热闹的《霸王鞭曲》,拉起悠扬的三弦、激扬的唢呐。而到了阴历八月,在剑川石宝山上又是另外一番情景:数以万计的人们在山间林下通宵达旦地弹着三弦,对唱白族调。走进白族地区,人们仿佛置身于欢乐的音乐世界,也深切感受到白族人民对音乐的由衷热爱。
白族绕三灵:
白族绕三灵是大理白族地区一种以本主祭祀为核心的宗教祭祀仪式、祈雨仪式、游春活动相结合的传统民俗活动,是白族人民传承千年的杰出文化遗产。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成千上万的白族人民夜以继日地从他们居住的村落聚集到游春行列中,从“佛都”崇圣寺出发,分别到“神都”庆洞本主庙、“仙都”洱河神祠举行隆重的祭祀、庆祝活动。人们一路载歌载舞,打起白族“霸王鞭舞”,唱起“大本曲”,对起白族调,以歌舞娱神、娱人,祈求风调雨顺、清吉平安。
白族大本曲:
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一种说唱艺术,以一人演唱多种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故又名“本子曲”。大本曲唱腔按地域划分为南腔、北腔、海东腔三大艺术流派,有三腔、九板、十八调。表演时用三弦伴奏,演唱的内容多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爱情生活改编而成。唱词中白语、汉语混用,以白语为主,汉字白读,多为“三七一五”或“三五二七”、“七七一六”的“山花体”格式。演唱时,一般为一人主唱,一人伴奏,根据需要也可多人演唱,小乐队伴奏,大本曲曲谱没有太多固定的节奏,通常要求乐手根据演唱者个人习惯产生的唱词变化和节奏起伏选用不同板式配合。
白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如南诏时有大型乐曲《南诏奉圣乐》,儒教礼仪音乐“洞经音乐”在白族地区影响深远,在民间有300多只自发组建的队伍,此外,白族民间又有极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民歌形式“白族调”。“白族调”类型多样,有赶马调、汉调、鱼调、划船调、田埂调、洱源西山调、剑川调、兰坪山后曲、云龙漕涧调等多种形式,山歌小曲也很丰富,曲调有邓川调、蒙化调、宾川调等。除洱海地区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勒墨和那马人还有啃益调等音乐曲调。此外,白族还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说唱和戏曲音乐形式。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