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世纪后期以来,大理苍山就已有人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民族学、古人类学等。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旅游地学研究者已对区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以及植物学、考古学、民族学等领域进行了零星研究。1932年德国学者克瑞勒(Credner.w)对苍山进行考察;1937年奥地利学者威斯曼(H.V.Wissmann)在苍山考察后,首次将苍山冰川地貌为代表的冰川活动时期,定名为大理冰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此表示认同,并将其与中国东部和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冰期进行对比,确定其为中国第四纪末次冰期代表。1945年孙云铸对海东向阳附近的奥陶系地层进行研究;1947年奥地利藉美国学者约瑟夫·洛克也曾到过该区采集植物标本等活动;1948年杨起对海东挖色附近的志留系地层古生物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二十世纪50年至80年代,国内外学者系统地调查研究了本区域的地质、地貌、气象、河流水系、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植物、动物、植被和森林资源,土壤和土地资源,古人类学、社会学、民族文化等,研究范围几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地学研究中代表性成果有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各种矿产调查评价报告、地球物理研究报告、风景名胜资源研究报告、三江地质志云南地层总结以及各种专题报告等。这些研究项目的开展以及成果的取得,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img1

基于苍山、洱海的重要价值,在前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198111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理苍山洱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由大理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负责。

198211月,国务院审定并公布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被列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84年,大理州成立洱海管理处1985年,洱海管理处升格为洱海管理局

198812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草案)》。

1994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199426号文件批准,云南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编制《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9955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大理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下属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人,管理处下设三个管理所:苍山东坡管理所、苍山西坡管理所、洱海管理所。

19987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修订)》批准并公布,同年101日起实施。

20021月,大理州成立大理州环境保护局,将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设为其下属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人;

20025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管理条例》,同年10月颁布实施。

20029月,大理州人民政府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局,为州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直属的县级事业局;

200212月,漾濞县成立漾濞县苍山保护管理分局

20038月,大理市成立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

20038月,对《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62010年)》进行修编,1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执行。

20041月,经修正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获得批准,同年61日起实施。

20042月,洱源县成立洱源县苍山保护管理分局

2004年,大理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将局机关与所属事业单位全部划归大理市管理,改为大理市洱海管理局

2005年,大理州机构改革,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人员编制调整为5人;

200812月,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参照公务员管理,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编制5人。

20092月,经修订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管理条例》获得批准,同年61日起实施。

至此,大理苍山洱海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为一体的、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网站首页    保护区(公园)概况    保护区概况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