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和气候条件,构成了苍山洱海保护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区在地质地貌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不仅是种类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还是反应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其资源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突出体现在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典型性、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及感染力等方面。

典型性

苍山洱海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中国东部和南亚低地势区过渡的转折点,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汇处。大理苍山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上处横断山脉地区与云南高原地区的交界面上,在云南省的植物区系区划中处滇中高原亚地区和三江峡谷亚地区)的区系分界带上,是研究上述两大植物地区区系关系的一把钥匙。苍山在植物分布上是呼应东、西、南、北的纽带,同时又是很多成分分布的边界,是重要的区系结。在动物区系上,地处东洋界的西南区是一些南北动物分布的阻限地。

正是由于地处交汇和过渡地带,造就和孕育了保护区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奠定了本区域在动植物区系上的重要地位。

自然性

苍山洱海保护区虽然地处城市边缘,处于半开放及开放状态,然而由于苍山海拔较高且地形复杂,苍山西坡2900m以下,还发育着较好的常绿阔叶林,东坡亚高山带和高山带的原生植被或顶极群落的特性表现较为明显,受到的人为干扰极小,苍山海拔3000m以上的核心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性。

img1

多样性

苍山洱海保护区分布有森林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高原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4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保护区内已记载有维管束植物215科,972属,3119种(包括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蕨类植物44科,102属,345种,裸子植物5科,8属,14种,被子植物166科,862属,2760种。苍山片有维管束植物208科,954属,3086种;洱海片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3科,38属,52种。记载有脊椎动物407种,其中兽类10目31科86种,鸟类18目42科263种,鱼类4目7科30种,两栖爬行类4目9科28种。在记载的植物中,有大量的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饲料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等资源植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苍山的观赏植物和洱海的水生动物资源。苍山分布有杜鹃花科、兰科、龙胆科等多种观赏植物,大理苍山在国际上被誉为“杜鹃花的故乡”,苍山特有的杜鹃花属植物就高达44种。洱海的水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分布有鱼类30种,其中土著鱼类17种,大理裂腹鱼、洱海鲤等8种为洱海特有鱼类。以大理裂腹鱼(弓鱼)为主要成分的特殊鱼类区系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稀有性

在苍山洱海保护区记载的3119种野生植物和407种野生动物中有大量的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和特有物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其中国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被列入CITES附录II的保护植物有104种;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20种,其中2级保护6种,3级保护14种。

苍山洱海保护区的兽类资源中,有国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包括豹、云豹、林麝和熊猴;国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包括小熊猫、大灵猫小灵猫、金猫、丛林猫、猕猴、黑熊、水鹿、中华鬣羚、川西斑羚、中国穿山甲和黄喉貂。

苍山洱海保护区的鸟类资源中的黑颈长尾雉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0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保护鸟类共计192种。

保护区的鱼类资源中,有8种洱海特有种;云南裂腹鱼为洱海、剑湖等滇西湖群特有种;杞麓鲤为云贵高原湖泊特有种。

脆弱性

苍山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森林一旦遭受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而且恢复的难度非常大。特别是苍山海拔3000m以上为寒温带及高原亚寒带,该气候带长期以来形成的植被及其生境非常脆弱,需加强保护措施。洱海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文特征,在其水生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孕育了众多特有的生物种类,与苍山相对呼应,以秀美的湖光山色,富饶的水土资源而著称于世。近年来,洱海的保护与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洱海水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体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然而洱海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敏感、可逆的转型期,水体生态系统脆弱,难以达到自我修复和自我维持,洱海保护治理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img2

感染力

苍山洱海保护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的冰川遗迹和独特的文化特征,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观多样性,具有高山生态景观、森林生态景观、雪原景观、冰川遗迹景观、高原湖泊景观和湿地生态景观。整个保护区水陆相依,山川辉映,形成独特风花雪风貌,综合价值较高,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网站首页    保护区(公园)概况    保护区概况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